?安裝
電動雨蓬需從前期規(guī)劃、施工細節(jié)到后期調試全面把控,以確保安全性、功能性及使用壽命。以下是安裝過程中需注意的關鍵問題:
?

一、安裝前的準備與規(guī)劃
確認安裝條件
承重能力:檢查安裝位置(如墻體、陽臺、屋頂)的承重結構是否符合要求。例如,墻面需為實心磚墻或混凝土結構,避免安裝在空心磚、石膏板等承重不足的墻體上,必要時通過膨脹螺栓或鋼結構加固。
空間尺寸:測量安裝區(qū)域的長度、寬度及高度,確保雨蓬展開后不影響門窗開啟、行人通行或車輛進出,同時預留電機、導軌等部件的安裝空間(通常需額外預留 10-20cm)。
環(huán)境因素:避開強風、強日照或易積水區(qū)域,若安裝在露天環(huán)境,需考慮雨水排放坡度(建議坡度≥5°),防止積水損壞雨蓬。
明確安裝需求
根據使用場景選擇安裝方式:
墻面安裝:適用于陽臺、窗戶等,需確保墻面平整度,誤差不超過 5mm。
頂面吊裝:適用于露臺、庭院,需確認屋頂結構是否適合打孔固定,避免破壞防水層。
若涉及電路安裝(如電動控制系統(tǒng)),需提前規(guī)劃電線走向,確保符合電工規(guī)范,避免電線外露或受潮。
二、安裝過程中的技術要點
框架與結構固定
材料選擇:框架材質(如鋁合金、不銹鋼)需與安裝環(huán)境匹配,沿海地區(qū)建議選用 316 不銹鋼,防止鹽霧腐蝕;北方寒冷地區(qū)需考慮材質的抗凍性。
固定方式:
使用膨脹螺栓(直徑≥10mm)將框架固定在墻體或頂面,螺栓間距不超過 50cm,確保受力均勻。
若安裝面為木質結構,需加裝金屬墊板增強固定強度,避免木材變形。
水平與垂直度:用水平儀校準框架,誤差控制在 2mm 以內,避免雨蓬傾斜導致積水或運行卡頓。
電機與控制系統(tǒng)安裝
電機位置:電機應安裝在防水、防潮的位置(如雨蓬內側或專用電機盒內),遠離熱源和強電磁干擾,確保散熱良好。
線路連接:電線需穿 PVC 管保護,接口處用防水膠帶密封,防止雨水滲入導致短路;火線、零線和地線需按規(guī)范接線,接地電阻≤4Ω。
傳感器安裝:雨水傳感器、風力傳感器需安裝在露天且能直接感知環(huán)境的位置(如雨蓬頂部邊緣),避免被遮擋影響靈敏度。
面料安裝與張緊
面料裁剪:根據框架尺寸預留 5-10cm 的余量,確保面料張緊后無褶皺,避免長期松弛導致面料老化或積水。
固定方式:面料邊緣通過鋁合金壓條或專用卡扣固定在框架上,壓條螺絲間距不超過 30cm,螺絲需加裝防水墊片,防止漏水。
三、安全與細節(jié)把控
防風與抗風設計
沿?;蚨囡L地區(qū)需加裝防風掛鉤或限位裝置,當風力超過設定值(如 6 級風)時,傳感器觸發(fā)自動收起功能,避免雨蓬被風吹損。
框架結構需通過抗風壓測試(一般要求能承受 0.5-0.8kPa 風壓),必要時增加斜撐或加強筋。
防水與排水處理
墻面安裝時,框架與墻體的縫隙需用防水密封膠填充(如硅酮膠),防止雨水滲入室內;頂面吊裝時,固定點需做防水處理(如涂刷防水涂料)。
雨蓬前端設置滴水槽,引導雨水沿槽排出,避免滴落在門窗或行人區(qū)域。
電氣安全
電動雨蓬需接入漏電保護器(漏電動作電流≤30mA),確保用電安全;戶外使用的電線需符合 IP54 及以上防水等級。
四、安裝后的調試與驗收
功能測試
通電后測試雨蓬的展開、收縮是否順暢,運行速度均勻(一般≤15cm/s),無異常噪音(噪音≤60dB)。
測試傳感器靈敏度:模擬下雨、強光或大風環(huán)境,檢查雨蓬是否能自動響應(如雨水傳感器在遇水后 30 秒內觸發(fā)關閉)。
負載測試
展開雨蓬后,在面料上均勻放置沙袋(模擬積雪或風壓負載),檢查框架、固定點是否有變形或松動,確保承重能力≥50kg/㎡。
細節(jié)檢查
查看所有螺絲、卡扣是否擰緊,無松動;面料無破損、劃傷,邊緣無毛刺;電路接口無裸露,防水措施到位。
五、后期維護與注意事項
定期清潔:每季度用中性清潔劑清洗面料,避免使用強酸強堿溶劑,防止面料褪色或老化。
潤滑保養(yǎng):每年給電機齒輪、導軌等運動部件涂抹專用潤滑劑,減少磨損。
極端天氣防護:臺風、暴雪等惡劣天氣前,手動收起雨蓬并加固,避免設備損壞。